2023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第42期答案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 發布時間:2023-03-16 11:42:10
教師資格證考試信息匯總 | ||
---|---|---|
近期熱門公告 | 內部資料免費領 | 專業限制政策咨詢 |
教資面試沖刺點睛 | 教資面試百練精訓 | 教資筆試速訓沖鋒 |
相關推薦:2023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第42期
考試題庫:[各地區試題] [模擬試題] [強化訓練題] [每日一練]
科目一(1-3)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歷史人物的有關知識。我國古代被稱為“飛將軍”的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元光六年,李廣任驍騎將軍,率領部隊出雁門攻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在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綜上所述,A項正確。
B選項,霍去病,西漢名將、軍事家,曾隨衛青伐匈奴,戰功卓著,被封為“冠軍侯”。與題意不符,故排除。
C選項,蒙恬,秦始皇時期的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曾派將軍蒙恬討伐北方的匈奴。為了防御外侵,蒙恬又率領將士們修筑了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與題意不符,故排除。
D選項,周亞夫,西漢時期的將軍,歷史上的軍事家,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與題意不符,故排除。
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排除,本題答案為A。
2.【答案】A。本題考查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來源于項羽事跡的成語是“胯下受辱”。“胯下受辱”指的是淮陰侯韓信。當初韓信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是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他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因而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搓幫缿糁杏袀€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由此得出韓信寄食,胯下之辱的短語。故本題答案為A。
B選項,“無緣見江東父老”描寫的是項羽的事跡。楚漢相爭,項羽兵敗烏江,他的屬下勸他乘船渡江回屬地楚國,項羽不肯,說:“難得江東父老可憐我,愛戴我,擁我為王,我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
C選項,霸王別姬描寫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
D選項,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比喻戰士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排除,本題答案為A。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關于古代年齡的表述方法,在《論語》中有這樣的記載:“吾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題干中的賀壽對聯中“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裁好著書”中的“知命”指的是知天命。因此,壽主的年齡為50,所以C項正確。其他年齡的稱謂:襁褓—不滿周歲;黃口—本指雛鳥,后比喻幼兒,10歲以下;總角、孩提—幼年泛稱;垂髫、始齔—童年泛稱;幼學—10歲;束發—15歲左右;弱冠—20歲;花甲之年—60歲;古稀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耄耋之年—80~90歲;鮐背之年—90歲;期頤之年—100歲。因此本題選C。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內發論。內發論主要觀點: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爾遜、格賽爾、霍爾、高爾登、盧梭、柏拉圖。
選項A,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提出“成熟勢力說”,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決定作用,并通過雙生子的爬梯實驗來證明他的觀點。
選項B,視崖實驗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
選項C,心理學家哈羅曾做過一項關于恒河猴的有趣研究,研究者將小猴與猴媽媽分開,而讓它與一個用金屬制成的和一個用絨布制成的假媽媽一起生活。金屬猴媽媽能為小猴提供食物,絨布猴媽媽不能提供食物。結果,在165天的實驗過程中,小猴同金屬媽媽和絨布媽媽待在一起的時間有顯著差異。小猴在絨布媽媽身旁的時間平均每天達到16小時以上,它總是設法待在絨布媽媽身旁,與其擁抱、親昵或在絨布媽媽的懷里睡覺。而小猴每天在金屬媽媽身旁待的時間只有1.5個小時,這期間還包括吃奶的時間。該研究表明,接觸舒適對于猴子形成依戀比喂養或減輕饑餓更為重要。
選項D,皮亞杰通過三山實驗提出了兒童自我中心的特點。
題干中,格塞爾提出的“成熟勢力說”,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決定作用,并通過雙生子爬梯實驗來證明他的觀點,故本題答案選擇A。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選項A,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選項B,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選項C,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選項D,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的客觀條件,環境使遺傳提供的發展可能性變成現實。
根據題干描述,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故本題答案選擇C。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功能知識點。
A選項,教育目的對整個教育活動具有控制功能。一切教育活動過程都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教育過程在教育目的的調節控制下進行,教育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實現。
B選項,教育目的的激勵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包含了對學生成長的期望和要求,不僅激勵著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也激勵著學習者自覺地、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
C選項,教育目的的導向功能是指教育目的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例如,明確規定教育“為誰(哪個社會、哪個階層)培養人”體現了教育的導向功能。
D選項,教育目的的評價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評價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檢查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工作效果,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發展程度等,都必須以教育目的為根本標準和依據。
題干描述符合教育目的導向功能的定義,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全面發展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構成。
選項A,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來武裝學生,發展學生智力的教育。智育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選項B,體育是授予學生關于健康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
選項C,勞動技術教育可以綜合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的作用。勞動技術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形成勞動情感、態度和習慣,掌握基本的生產技術和技能。勞動技術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中所獲得的知識、情感、態度、方法和能力,其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實踐能力,它是實現個體與社會協調統一、和諧發展的紐帶和橋梁。勞動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包括:(1)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品質。(2)使學生掌握現代生產基本原理與基本生產技術知識。(3)通過勞動技術教育實踐,增強體質,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選項D,美育又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題干中老師帶著同學們來到農村幫助農民伯伯采摘花生,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實踐能力,描述的是勞動教育。故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擇C選項。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學制的發展歷程。
選項A,壬寅學制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由國家正式頒布的學制系統。但該學制只頒布未實施。
選項B,癸卯學制是我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學制。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頒布并得到實施的第一個學制,比壬寅學制更為系統完備,它標志著封建傳統學校的結束和“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是我國從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邁出的第一步。主要承襲了日本的學制,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選項C,壬子癸丑學制與十八、十九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創制的學制大體相仿,是一種單軌性質的學制。因此,它是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學制,它旨在與傳統的科舉制度相區別,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又邁出了一步。
選項D,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采用了美國“六三三四”的單軌形式,故又稱“六三三學制”。該學制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影響。自壬戌學制開始,我國教育脫離了封建社會教育,走上了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綜上,本題選擇A。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思維類型。根據思維的憑借物(思維的內容)可將思維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選項A,抽象邏輯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的思維。概念是這類思維的支柱。故A正確。
選項B,判斷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形式。它是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在人腦中的反映。
選項C,推理是從已知的判斷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可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兩種。
選項D,說法錯誤。
綜上,本題答案選擇A。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順序的特性。在正常情況下,個體之間的速度會有差異,但發展的順序不會顛倒,發展階段也不會逾越,更不會逆向發展。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表現為個體生命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啟示:教育工作者應按照發展的序列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
(2)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中由質變引起的階段性特征。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七個階段。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某些穩定的共同的典型特點,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這些特點無論是在表現方式、發展速度上,還是在發展結構上,與其他階段相比,都會具有不同的特征。
啟示: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還要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3)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個體發展具有的非等速、非直線的特性。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發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現出時快時慢、有早有遲的特點。不均衡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平衡性。
啟示: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所具有的不同機能、能力可以相互補償的特性。包括:機體機能方面,即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或缺失后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如良好的心態和堅強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生理發展方面的不足;心理發展的不同方面之間,如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間就存在著相當大的互補性。
啟示:人的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要求教育工作做到:-是要樹立信心,相信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暫時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學生,通過其他方面的補償性發展,都會達到與一般學生一樣的發展水平。如對于殘疾學生、智商低下的學生,不要拒絕其人學的要求,不要對其進行勸退,而是要認識到這些學生在某方面的不足,完全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補償。二是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發現學生的優勢,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激發學生自我發展的信心和自覺。也就是要讓教師認識到,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卻是隱含的,培養自信和努力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求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同兒童的同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二是不同兒童的不同方面發展的相互關系不同;三是不同兒童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
啟示: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的發展。
(責任編輯:李明)
推薦課程
隨機推薦
- 1 2023上半年安徽馬鞍山市博望區教師資格第一次認定結果公示
- 2 2023上半年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教師資格認定公告
- 3 2023上半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教育局教師資格認定公告
- 4 教師資格證報名2023年下半年考試時間?
- 5 2023上半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擬通過人員名單公示
- 6 2023上半年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旗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公告
- 7 2023下半年江蘇教師資格證報考條件-報考要求
- 8 2023下半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證筆試時間:9月16日
- 9 2023上半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查詢入口-NTCE
- 10 2023春季安徽安慶市大觀區第一批教師資格認定名單公示
